給水管網鑄鐵管道的管垢組成與通水水質特征的關系
文件大。0.30MB
格式:pdf
發布時間:2020-05-28
瀏覽次數:次
【中文關鍵詞】 | 給水管網 水源類型 水質參數 管垢特征 相關性   |
【摘要】 | 以往報道的供水管網“黃水”現象主要發生在由地下水切換為地表水的過程中,而兩種不同水源的水質特征存在顯著差異,地下水的硫酸根濃度普遍偏低,堿度、硬度偏高,而地表水的特征則是硫酸根濃度偏高和堿度、硬度偏低[1,2]。 |
【部分正文預覽】 | 以往報道的供水管網“黃水”現象主要發生在由地下水切換為地表水的過程中,而兩種不同水源的水質特征存在顯著差異,地下水的硫酸根濃度普遍偏低,堿度、硬度偏高,而地表水的特征則是硫酸根濃度偏高和堿度、硬度偏低[1,2]。有研究表明,原通地下水管段在通入高硫酸根濃度的水后鐵釋放量增加[3,4]。硫酸根、氯離子和堿度是影響水對金屬管網腐蝕的重要因素,Larson 和Skold 于1957 年提出的拉森指數( Larson ratio,LR) 反映了硫酸根、氯離子和堿度對金屬管網腐蝕性的不同貢獻。 |
|
|
|
||
【打印本頁】 |
|